首页 > 聚天下英才 > 钱清泉 > 文章详情
钱清泉
发布时间:2025-02-28 来源:西南交通大学新闻网

钱清泉

8B99

钱清泉

中国工程院院士

个人简介

铁道电气化自动化专家。江苏省丹阳市人。1960年毕业于唐山铁道学院。现任西南交通大学教授,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长期从事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的科研与教学工作。首次提出采用冗余备用流动群方式的环状通道结构;提出控制中心采用局域网加双机冗余备用方式;提出并研制成功了多级防雷、防高压、防强电磁场干扰以及RTU地线浮空、外壳屏蔽等技术设备。主持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套电气化铁道多微机远动监控系统,并于1987年实现产业化,在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工程中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发展形成的高速铁路SCADA系统装备我国所有的高铁线路。参与组织和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牵头组织建设的国家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国内该领域唯一的国家级平台。在轨道交通电气化与自动化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出版专著和教材3部,发表论文百余篇,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50多名。获十项以上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1997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科学研究

参与组织和筹建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1996年通过国家验收,达世界先进水平,2002年通过国家评估为优秀,使我国具有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功能全、规模大的铁路整车试验台,为我国铁路提速和高速建设做出了贡献。还积极倡导、支持磁悬浮列车技术的研究,我国首台磁悬浮车就是由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学院的磁浮研究中心研究成功的。

首次提出采用冗余备用流动群方式的环状通道结构,有效地解决了通讯的可靠性这一重大技术难题;提出控制中心采用局域网加双机冗余备用方式极大地提高了控制中心系统的可靠性;提出并研制成功的多级防雷、防高压、防强电磁场干扰以及RTU地线浮空、外壳屏蔽等技术设备,不仅大大提高了RTU的可靠性,而且极大地降低了工程难度及造价。这些研究成果成功地应用于“DWY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使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并具有强劲的竞争力。

1988年世行贷款项目“川黔线电气化铁路微机监控系统”的国际招标中,主研的“DWY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以性能好、价格合理的优势,击败日本、英国等多家国内外竞争对手,一举中标,这是第一套在国际招标项目中中标的国产电铁远动系统,打破了国外同类产品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成为进口替代产品。之后,“DWY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被国家科委批准为《国家级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并陆续获得大秦、兰武、石太、湘黔、丰淮、侯月、阳安、外福、株水、襄渝等省部级重点工程项目,并以技术先进、功能完善、可靠性高、实时性强、价格合理(为国外同类产品价格的1/3-1/2)等优势,在鹰夏、郑武、京郑、宝中焦枝、成昆、南昆、西安安康、武广、朔黄等国际招标项目中连连中标,总计获得科研经费近2亿元,其中国际中标经费2000多万美元,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截止2003年底,“DWY系列微机远动监控系统”已装备电气化铁路干线20多条,占全国远动化铁路里程的70%,在铁路市场占有率已达91%以上。并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获得荣誉

[1]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2] 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3] 全国优秀教师。


服务平台
招聘岗位